口說答題的關鍵:「信心」

作者earnest (大衛)
看板TOEFL_iBT
標題[分享] 口說答題的關鍵:「信心」
時間Sun Nov  8 23:58:59 2015


大家好,我是SK2 David~

近兩個月來,很多同學的口說拿到了27分,

許多同學問,他們憑什麼27分?我仔細聽了他們的答案,發現他們答案的一個共同要素,就是「聽起來有信心」。

這點和我的經驗不謀而合。和大家分享一下,關於口說中「信心」的重要。


在準備托福口說時最讓大家害怕的,莫過於時間限制。準備的時間太少了!(15秒~30秒),緊接著的回答時間也太少了(45秒~60秒)。如此短的時間,要講出思路清晰、內容完整的答案,實在是難上加難。即使先準備過了,要想把準備好的東西全部講出來,也簡直是難如登天。

———各位是這樣想的吧?那不如這樣想想看:一開始考試的設定,就是要讓同學「講不完你的答案」,所以,故意不給夠的時間讓你無法好好準備,讓你無法總是有「準備好的答案」。有沒有這個可能?

有!這是因為,在語言的表達形式中,「口說」本來就是最直接的、最沒有準備時間的表達形式。

所以,托福口說要測試的,很有可能主要不是你「說了什麼」,是你有沒有「說的能力」。「說的能力」,牽扯到部分台灣同學,甚至亞洲人都缺乏的,「說的信心」。

就像人生一樣,我們不可能準備萬全之後,才去應付每一個挑戰。準備托福口說,我們也不可能把每一個題目的每一種可能性研究透徹,擬出稿,排練千遍再去應試。

我們還可能在考試中遇到其他情況。例如,旁邊的人講話太吵,英文太好,或是隔壁坐了位吸引你注意力的正妹或帥哥,讓你回答時忍不住分了心。或是,講答案時,不小心搞錯了he和she ,一緊張,文法錯誤犯得更多。

然而,即使出現這種情況,我們也不該因此崩潰,因為考試不會因此暫停。
面對考試,其實也像我們面對人生,無論發生什麼,都不會重來,我們也便應該保持信心,找出解決辦法繼續下去。簡單的說,考試不能重來,也無法事先確定要考什麼、完美準備。我們只能培養「信心」:不論發生什麼情況,出了什麼題,都能以平常累積的準備,提醒自己,要信心地回答問題。

寫到這裡,各位可能感到驚訝:所以按照這樣的說法,托福口說的準備,首重「說的信心」?是的。我們可以換另種角度思考,也會得到同樣的結果。

各位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:在學校裡,一個教授上台講話,開口就如機關槍,連珠砲般轟炸台下聽眾的耳朵和大腦。結果,台上講得滔滔不絕,台下卻聽得昏昏欲睡。可能是訊息量太大了,內容太多了,也可能是講者聲音不好聽,甚或他的肢體語言、面部表情平平無奇。

最根本的關鍵,其實只有這樣一句話:「不是他說了什麼,而是你聽到什麼」。

一句話,道盡了口說的難處:不管說的如何賣力,內容多麼好,只要聽的人不想聽,不願聽,那就沒用。反過來想,我們也可以說,只要聽的人鼓掌叫好,那說的也就不需要太在意「其他成分」。這些「其他成分」在托福口說裡,可能就包含了文法、用字,甚至腔調、內容的邏輯不完美等等。

各位同學不妨回憶一下,當你在學校,有人上台報告的時候,那些報告的好,會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,大多是怎樣的人?通常可能是那些沒有準備很多內容,但是善於說有趣的故事的人。他們的發音可能不怎麼標準,甚至還有點怪腔怪調,但是他們有說話的自信。他們往往可以在台上恣意揮灑,令台下的同學投入在他們的報告之中。沒錯吧?各位已經發現,「信心」,在說話中的重要性。

一個人說話的時候,聲音是有自信還是在發抖,即使是演說的外行人,還是聽得出來。講者有自信的時候,聽者比較願意聆聽,因為會覺得「啊~這人好像說的很有自信,我來聽聽他說什麼」,被說服的機率便比較高。相反,即使內容準備的再周到,只要講者聲音在發抖,甚至在演講中道歉,聽者也會想,「這人感覺沒什麼了不起的,乾脆不要聽了吧!」這就是自信會影響人「聽到什麼」的方式。

在台灣的教育中,我們大多缺乏在課堂上公開講話、表達,並且觀察聽者反應,從中學習的機會,對講話缺乏自信也是必然的。如果你對講話有恐懼,請記得,這不是你的問題,是我們的教育沒有培養出我們的這種能力。從現在開始培養說話的信心,猶未晚矣。而說話的信心、表達的信心,也是到了國外之後,就學、生活必備的能力。

高中時,我在美國擔任過一年的交換學生,親身體驗過美國學生和台灣學生的不同。多數的美國學生會在想清楚答案之前,舉手搶答老師拋出的問題。被老師點到以後,許多人會邊想邊說,即便講一講發現沒什麼道理,也不會因此氣餒。

這時,大多數的台灣學生會想:「這種爛答案也敢講!我的答案比他的好~多~了。」殊不知,下課之後,其他同學都會來找那位舉手的同學,進一步的討論,上課如果要分組,也會優先找有舉手發言過的同學。「敢講至少比不講好多了!」、「敢講的人至少有自己的想法,講出來至少可以溝通。但不講的大概就是沒有想法,或者有想法悶在心裡,不想溝通。我不想和這種人同組!」這大體就是美國學生的想法。而造成兩者行為的差別,就是表達的自信。

如果你出現口說緊張這種情況,請不要自責。台灣過去的教育,太過習慣讓我們接受「標準答案」。我們被迫要一直考試,考完試比較成績,導致絕大多數在想出「標準答案」之前,都害怕說出自己的想法。

也是因為想挑戰這個想法,我才決定要成為一名老師。我認為教育不該是教授「標準答案」,而應該引導每個人提出「適合自己的答案」。準備托福,請忘掉「標準答案」吧!托福雖然是一個考試,但口說、寫作要考的並不是想法的好壞,而是你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。不要去背別人幫你準備的答案;表達自己的想法,你才會講的有自信。

如果說我們真的該學什麼,那只是表達的邏輯、表達的技巧,怎麼樣說話,才會讓別人想要聽。或許還有一個:怎麼樣對一件事擁有自己的想法——僅此而已。

多練習表達,多思考「聽的人會聽到我說什麼?」、「我想說這個嗎?」,多嘗試和人以英文對談,觀察自己「什麼樣的說話方式容易被人理解?」是說快一些,還是說慢一些?是聲音有起伏,還是趕快講過去?

被理解的次數多了,口說的信心就能建立起來!

大家加油!


~ SK2 David